投稿须知

  1. 请 ...

校园新闻 首页 >校园新闻 >

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建设发展重要成果回顾

发布时间:2020-12-31 17:07:00

年度特写

1.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学校按照北京市委和教育部党组防疫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第一时间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工作组,细化方案预案,落实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开展在线教学,上线156门课程、2374个课堂,2919名教师线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答辩。做好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培养过程管理工作,确保疫情期间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顺利完成云毕业相关工作,1100余名教职员工为8000余名毕业生打包邮寄行李3万余件。

2. 学校“十四五”规划制定稳步推进

学校“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123”目标,为学校“三步走”战略实施及远景目标的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十四五”规划经过前期调研预研、咨询研讨,形成征求意见稿,已经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校内外征求意见工作稳步推进。12个专项规划同步推进。

3.定点扶贫任务全面完成

超额完成《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责任书》任务,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全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援建中学物理科技演示与探索馆竣工。帮扶科左后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专业首次招生,初步形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全覆盖的教育扶贫工作体系。成功举办定点扶贫工作展、扶贫农产品展销等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学校师生党员通过“e帮扶”平台开展消费扶贫共计33.17万元,参与党员2160人。

4.雄安数字交通创新中心揭牌

学校从科研合作、产学协同、平台建设等方面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支持,围绕智能高铁、智能车站、智慧社区、智慧物流、数字道路、车路协同、5G应用等领域开展一系列科研攻关与技术研发,达成合作项目20余项、经费2000余万元。8月25日,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数字交通创新中心在雄安新区正式揭牌,是第一个落地雄安新区的北京重点高校创新平台。

5.北京交通大学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成立

学校成立詹天佑未来技术学院,实施八年一贯制本研连读的“3+5”培养模式。学院作为学校实体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将统筹推进学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和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科技领军拔尖人才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高端急需人才,对学校教学深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6.民航运输系和智慧民航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召开首届“新形势下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新需求”研讨会,正式揭牌成立民航运输系和智慧民航发展研究中心。

7.唐山研究院二期、三期工程稳步推进

研究院二期工程建筑面积6.2万平米,年底主体工程全部竣工。三期工程建设需求方案审定通过,建筑面积9.77万平方米。

8.完成海滨学院转设工作

12月18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转设为沧州交通学院。12月29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召开大会宣布转设成功。

 

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评估工作高质量完成

经过校外专家评审、校内征求意见、学科建设委员会审议、校长办公会审定,顺利完成“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建设成效显著,社会贡献突出,符合度好,达成度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智慧交通学科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学校在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外大学和学科第三方评价中进步显著,上榜学科数量和排名均明显提升

学校首次进入软科世界大学排名500强。15个学科入围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29个学科上榜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蝉联全国第1。10个学科入围U.S.News2021世界大学学科排名,3个学科进入前50。5个学科进入ESI前1%。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计划及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2人:曹源、孟令云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宋国华

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3人:文韬、阴佳腾、张放

2020年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熊菲、丛润民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董宏辉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桑基韬、张淳杰

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项目入选者6人:蔡小培 曹源 孟令云 房倩 董春娇 魏云超

△博士后工作取得新进展

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20年博士后综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学校获得国家各类博士后资助项目创历史新高。1人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1人获得“香江学者”计划资助。4人获得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21人获得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6名博士后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全额资助出国项目。

 

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深入

深化“四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制定《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设置综合素质平台、基础能力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创新实践平台等四大培养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印发《北京交通大学课程分级及课程编号管理办法》,建设本研一体化教务系统。出台《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修读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推进辅修学士学位制度。继续实施“3+1+2”产学联合人才培养,选拔学生6人。制定《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办法》,自2020级起实行全员导师制。推行秋、春、夏三学期运行制,夏季学期安排实践教学、境外访学交流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推进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实施“高原”“高峰”计划,制定《北京交通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总体工作方案》,系统规划建设数学与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经济学等四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积极推进新工科、新文科研究实践。组织申报并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项。推进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及新兴专业建设,机械类升级为机械类(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土木类升级为土木类(智慧建造与智能工程),同时新增智能装备与系统等4个新专业。

加强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搭建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校内课程平台等多层次教学平台。对全校182间教室进行智慧化改造,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学。

△本科生专业、课程、实践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果

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

获批“五类”国家级一流课程32门,其中线上课程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4门,线下课程9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门,社会实践课程1门,成为北京市获评数量最多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获批北京市优质课程4门,优质教材4本;申报国家级和北京市优秀教材84本。

申报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2个。

获评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1个,优秀教学管理人员1人。

获评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个,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4篇。

新增本科专业:智能装备与系统、电子信息工程、生物信息学、系统科学与工程。新增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备案12个。

△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以专题学习、培训等形式深入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及系列文件。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修订研究生学籍、培养过程、答辩与学位申请等管理文件。

△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修订2020研究生培养方案。实行课程分级制度,构建本研贯通的课程体系,组织完成178个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打造“四通”模式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研究生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将全部建设课程纳入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立项建设4门思政课程和80个优质核心课程。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开发项目21项。共有5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获评全国教指委优秀案例或入选案例库。

△研究生人才培养项目取得新成绩

申报的“面向下一代高速列车设计、制造与运用领域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首次获得立项。

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2020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两批推荐工作,共127名研究生获得资助,位列全国第31名。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果

组织推荐第十三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作品3项,论文3篇,3篇论文全部入选年会现场交流。

组织完成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结题764项,其中国家级123项,北京市级246项。组织完成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884项,其中国家级100项,北京市级200项。

建设运行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系统,首次完成2016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课程在线登记。

2020年校院共组织举办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讲座151场,讲座参加学生18957人次。

2个项目荣获“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3个项目荣获银奖,6个项目荣获铜奖。

△大学生竞赛成绩取得重要突破

本科生获国家级及以上竞赛获奖90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58项。

研究生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获奖5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3项,优秀组织奖3项,在其它国家级竞赛获奖225项。

218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479人次研究生分获宝钢、智瑾等46项专项奖、助学金。

△大学生喜获各级各类荣誉奖励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1610团支部获评“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支部”。

理学院2018级研究生周彦君获评“全国铁路优秀共青团员”。

13个班级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40人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13人获评“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

4人获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优秀志愿者”。

3个本科生班级、2个本科生宿舍、2个研究生班级、1个研究生宿舍获评北京高校优秀学生基层组织。11个本科生班级、2个研究生班级获评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运输学院运输学1701班获评北京交通大学第二十届周恩来班。296个本科生班级获评学校先进班集体、校院优良学风班,97个本科生班级获评学习进步班集体等3类特色先进班集体,181间次本科生宿舍获评五星级文明宿舍。63个研究生班级获评学校先进班集体。

软件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获评2019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展示评选二等奖。

软件学院本科生吴竞琦、运输学院阿孜古丽·阔切尔拜获评2019 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学风建设与学业辅导进一步深化

²组织开设《价值观与公民素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两门课程,继续实施《北京交通大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设计开发配套管理信息系统。

搭建综合素养实践平台,实施研究生综合素养提升计划。制定《研究生综合素养实践模块指导意见》,着力提升研究生核心素养和个性化拓展素养。

组织各类朋辈帮扶、学风宣讲,共开通网络直播10期,录制“V课”15次,吸引4万余人次参与。组织各类朋辈帮扶活动95场,覆盖6800人次。

线上举办“红果园论坛”,开展“企业行”“科普行”“创客行”等学风建设类活动。举办第三十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面向校内外征稿共593篇,评选出优秀论文共计176篇。

举办4场“院士校园行”和46场“与大师面对面”名师讲坛,疫情期间开通云讲坛,确保学术活动不断线。

首次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月活动,校院两级累计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295学时。

△心理健康教育持续深入

1月29日紧急开通红果园健心服务热线,采用线上和线上下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方式,共完成个体咨询1921人次。开设21个团体咨询小组,196人得到4-16周的团体辅导服务。

建立三联动协同机制,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流程。编印《研究生心理问题应对指导手册》。

△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年完成高年级本科学生困难等级复核2413人,本专科新生困难认定774人。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工作,共计发放贷款金额1928.1099万元。

全年共评定包含国家、社会和学校在内的助学金1058.88万元。

举办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培训和英语培训。

全年为9752名研究生发放各类助学金8617.705万,各类奖学金9186.2万。

全年42名交大学子顺利走向军营, 38名退出现役大学生士兵返校复学。

△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开展“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活动,首次选树10个优秀导学团队。加强导师培训和工作指导,编印《研究生导师应对学生心理问题工作指南》。推进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机制。

修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选聘办法,完善选聘标准,优化选聘流程。加强导师培训,实现导师培训全覆盖,共组织导师培训37场,参与导师1717人次。

成功召开共青团北京交通大学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确定交大共青团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思路。

△创新实践育人形式

组建社会实践团队260余支,参与人数达4600余人。在团市委开展的2020 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选中,6支团队获评优秀团队,6名教师获评先进工作者,6名学生获评先进个人,学校获评先进单位。在全校各类社会实践评选中,97支团队获校级优秀团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32名教师获先进工作者或优秀指导教师,985名学生荣获校级先进个人。

开展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96支科技服务团、600余名研究生通过线上组队的方式在各自家乡开展科技服务、志愿服务,获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个、先进个人1名,先进工作者1名。组织17名研究生参加“青春与祖国同行”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志愿服务彰显风采

全年开展大中型志愿活动43项,累计参与志愿者1248人次。组织选拔32名学生志愿者服务保障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圆满完成服贸会志愿服务保障任务。4名志愿者被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组织56名在京学生参与爱心献血,122名在京学生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610余名学生在返校后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志愿服务,累计参与服务达6900人次。

△体育竞赛捷报频传

高水平运动队获得北京市比赛冠军12项,亚军5项,季军8项。普通学生体育社团代表队,获得全国冠军2项;北京市冠军11项。

△招生工作稳中有升

本科录取新生整体质量稳中有升,拔尖生源比例持续增长,本部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线显著提升,威海校区录取分数基本稳定。

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生宣传体系,创立全媒体线上招生宣传平台。

圆满完成首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工作。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招聘会及指导活动,荣获2020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北京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简报专篇报道我校就业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被教育部网站、人民政协报、新华社、光明网专篇报道。

 

科技创新与科研成绩

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

制定《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分类分级办法(试行)》《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平台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修订《北京交通大学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北京交通大学民口纵向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北京交通大学科研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初步建立了多元主体、多维评价的科研评价体系。

△科研经费保持平稳

全年科研项目合同经费10.2亿元,新增各类科研项目2331项。军工科研经费1.5亿元。

△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主持项目114项,直接经费共计7777.79万元,间接经费约1500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报)获批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2项;重点项目获批2项;联合基金项目获批7项; 重大项目课题获批1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专项项目“城市智能系统可信任机理与关键技术”获得批准立项,财政经费1633万元。完成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4项,课题14项,任务34项,合同经费1.27亿元。

国家工业互联网发展工程项目:参加4项,获专项经费588万元。

教育部科技项目:立项15项,经费305万元。

国家铁路局科技计划:立项23项课题,合同经费486.5万元。

国家铁路集团公司科技计划:获批主持项目16项,批复合同经费1441.78万元。

北京市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主持18项,资助经费872.8万元;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项目13项,经费2491.86万元,其中北京市教委科技重大项目2项,经费1791.86万元;北京市科委项目立项10项,经费907.5万。

国防科研项目:立项188项,合同经费1.5亿元。新增基础加强计划项目(原国防973项目)1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李旭教授主持的“基于**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合同经费合计2400万元。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军民融合专项)课题1项、新增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参与)1项、新增前沿科技创新重点项目3项、新增主持装备预先研究重点项目1项、新增国防基础科研项目1项。

△科研成果取得新成绩

1项参加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3项参加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二等奖。1项主持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参加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项参加成果获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主持成果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主持成果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项主持成果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用项目)二等奖评审,目前暂未公布。2项主持成果获其它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大奖:高亮

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闻映红、任尊松、何世伟

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贡献奖:曹源、肖宏

第十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辛涛、刁利军

第十五届茅以升铁道科技奖:蔡小培、何世伟、秦勇

第二十三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蔡国庆、王文静

△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电力牵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优秀、“轨道车辆可靠性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良好。

“宽带移动信息通信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列车自主运行控制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运营主动安全保障与风险防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铁路局首批铁路行业科技创新基地批复认定。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服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交通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得教育部、科技部批复认定。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评估优秀、且获得新一轮立项的滚动支持。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风敏感基础设施抗风减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验收。

通过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GJB9001C-2017版认证证书持续有效。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新进展

落实《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教科技[2020]1号)文件精神,成立了北京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负责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运营与技术转移一体化相关工作。

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

学校“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考核获得“优秀”。

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出台《北京交通大学职务科技成果披露登记管理办法》。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立项996项,合同总金额4.19亿元(不含人文社科横向)。

△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有力

专利申请666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65项;专利授权55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38项;申请PCT专利7项,授权澳大利亚革新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32项。申请国防专利3项。

知识产权实施转化54项,总金额1444.213万元。其中,转让21项,转让金额185.267万元;许可32项,许可金额553.316万元;作价入股1项,作价金额705.63万元。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成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基金,对高价值专利进行培育。出台《北京交通大学专利管理和高价值专利培育办法》。

获批海淀区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办公室专项资金。

△高水平论文质量不断提升

2019年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检索系统收录学校自然科学核心期刊论文1798篇;被美国工程索引收录核心期刊论文1306篇。共收录学校ESI高被引论文176篇,全年累计新增68篇。

2020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数据显示,《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复合影响因子1.057,较上一年增长13%。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入选2020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主办、承办高水平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1场,举办学术活动23次,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创办“天地交通——人类的交通•交流•交融”系列科普讲座,开创了学校科普新局面,上线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云平台。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迅速

科研经费取得新突破。全年科研项目合同经费首次突破9.5千万、同比增长10.9%,创历史新高。“十三五”科研经费累计4.13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科研经费4亿元指标,比“十二五”增长了27.86%。

批示采用数量历年最多。专家建议获中央领导批示数量、获省部级《成果要报》采用数量均为我校历年来最多。14篇专家建议获中央及省部级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37篇专家建议被省部级《成果要报》采用。疫情防控30余篇专家观点刊发及转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上,2篇专家建议在北京市疫情防控中得到应用。

高水平项目取得新进展。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27项,资助经费345.75万元。其中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7项,均为我校历年来获批此类项目最多的一年。

科研成果再创佳绩。限额推荐申报的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中3项成果获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限额推荐申报的北京市第十四届优秀调研成果奖中1项成果获得一等奖。发表CSSCI论文99篇,出版学术专著29部、译著2部、编著8部。组织出版著作《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与实践·北京交通大学卷(2015-2019)》,6部入选《北京交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的学术专著正式出版,编印《北京交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度报告》。

新增CTTI来源智库。北京交通大学乌拉圭研究中心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全力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主办3期“交大大讲堂”,主办2期高端智库沙龙,主办(承办)3场国际学术会议、5场国内学术会议。《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复合影响因子2.385,在全国637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17位。

 

交流与合作

全面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底,学校与美、英、德、法等49个国家的289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10个国家和地区的10所高校和机构推进签署13份合作协议。与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签署协议,开展机械工程领域博士生联合培养。主办或承办10余场国际会议。

获批外专引智经费1485万元。全年共获引智平台8项,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30项,“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2项。

启动41个学历项目、学分项目、短期项目的宣传与报名。全年派出在校生30人,在校生出国102人。积极推动孔子学院转隶工作。2020年四所孔子学院注册学员共计753人,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共计19场,参加人数达865人次。

外国留学生累计在校1363人,其中长期生1219人,学历生988人。学历生占长期留学生的比例、研究生占学历生的比例为81%和48%。留学生授予学位187人,同比增长7.5%,其中学士学位85人,硕士学位100人,博士学位2人。与中国路桥公司联合培养的“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肯尼亚项目首批学生22人毕业。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我校留学生代表学习习主席回信精神积极参与防疫、主动传播正能量。

△创新校友工作服务形式内容

首次推出校友“云返校季”系列活动。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258万,10余家媒体报道。首发电子校友卡,成立“校友之家”,开展校友专场招生咨询活动。加强校友组织建设,成立城市轨道交通校友会、土建学院院友会。学校校友组织达53个。组织校友开展云上运动会、优化“双迎新”内涵,召开各地校友组织会长秘书长联席会,推动交通大学校友总会换届工作。校友库数据突破20万。

△打造基金会公益影响力

基金会累计获得各类收入3881万元,其中捐赠收入2473万元,获得投资收益837万元,争取中央财政配比资金571万元。全年新增项目31项,项目总数达390项。累计资助各类项目达2393万元。持续利用非限定资金资助校内公益项目达10个,资助金额近250万元。推动校友采购当地农产品达45万余元。开展124周年云返校爱心捐赠活动,近3000人次参与,捐赠总金额60余万元。爱心“盲盒”捐赠活动受到媒体广泛关注报道。

基金会联合MBA校友发起驰援武汉捐赠活动,在72小时内为武汉募集捐赠资金45.6万元。联络校友企业为学校捐赠价值270余万元抗疫物资。倡议设立“芳雯励志奖助学金”。

△打造优势特色校企合作共同体

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中铁、广铁集团等重要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4份,走访、调研企业68家。联合校内相关单位积极推动已签协议的落实落地,推进科技合作152项,资金6469万元。

新增董事会成员单位2家,董事会成员单位为86家。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制定《中共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务清单,推进160项具体措施。开展2020年政治建设任务建设清单落实情况督查,报送《学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务清单进展情况的报告》,2019年和2020年应完成的任务措施基本完成。

△落实学校党的建设自查自改专项工作

围绕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党中央、部党组、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情况,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落实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情况,全面查找涉及的所有内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和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项报告、问题清单和支撑材料目录。

△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

构筑选育管用和年轻干部培养的工作体系,建设学校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学校党委统筹、分层次、分步骤对空缺岗位通过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进行调整补充,在选配工作中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调整干部66人次。其中,提任干部40人、平级交流调整23人、免职3人。启动2020年青年干部教师校内挂职工作,设置挂职岗位20个。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组织党员自愿捐款,7072余名党员自愿捐款77万余元。组织在京在职教职工党员、干部共计600余人次参与了学校防控值班工作,在京在职教职工党员、干部共计1304名积极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扎实推进校内巡察工作

制定《中共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巡察整改实施办法》,强化巡察整改落实。开展两轮巡察工作,完成7个二级党组织常规巡察工作,发现问题85条,提出意见建议28条,个别谈话355人次,提交专题报告14份。

△思想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制定学校党委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实施方案,统筹推进8大体系、67项任务分解、260项具体举措等工作台账的分工落实与年度督查总结工作。制发并组织实施学校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开展全校“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砥砺师生爱国奋进。

建设好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成果任务完成情况居北京市前列。发挥校党委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疫情防控、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主题组织集体学习14次,专题研讨6次。与中央财经大学开展校际联学。

开展意识形态有关重要专项工作,推进督查考核、风险评估进一步落实深化,邀请全国人大、中宣部、教育部有关领导辅导报告3次。完成市委教育工委年度重点工作——北京高校二级单位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相关文件预研委托任务,获上级肯定。

宣传分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成功举办第四届高校宣传工作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推广展示30项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案例,首批立项19项研究课题,影响力和关注度不断提升。

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加强校园防控报道,做好疫情防控重要节点信息服务、政策宣传工作。生动讲好交大抗疫故事,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访撰写一批有感染力的深度报道,大力弘扬疫情防控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回应师生关切,为师生坚定信心、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抗疫宣传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光明日报等9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400余次。

新闻宣传凝聚发展正能量

围绕学校重点工作、办学成果、社会贡献,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报道,凝聚学校事业发展正能量,提振师生干事创业精气神。全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等媒体发表深度报道150篇次。强化典型人物宣传,校内外媒体协同宣传师生校友典型70余人次。

持续加强媒体平台建设。主页新闻发稿量超往年同期2倍。官方微信进入2020年高校微信传播力TOP20,18篇新媒体内容阅读量突破10万+。官方微博粉丝数突破30万,比去年增长15万。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新增中国教育发布等3个政务平台。Vke、交大伴读小书童、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等校园媒体平台形成联动矩阵,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组织首届“感动交大”人物表彰,5个团队和个人获评首届“感动交大”人物称号,开展多轮立体式宣传,在师生中产生较大影响,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组织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召开统战人士校情通报暨迎新春座谈会,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落实民族政策,制定《中共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加强民族生管理。

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完成换届

△综合奖励与荣誉: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电信学院教授 张宏科

最美铁道科技工作者: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钟章队

北京高校先进党组织:土建学院建工系教师党支部、电信学院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师党支部

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机电学院教授刘志明、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何睿斯、土建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谢行思

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任编辑 宫宇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土建学院 魏庆朝

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电信学院信号与处理教学团队

北京市教育工会先进职工小家:经管学院、电气学院

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委: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

全国铁路向上向善好青年:资助管理中心干事 林万梁

全国铁路优秀共青团干部:交通运输学院团委书记 陈磊

全国铁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后勤服务产业集团饮食服务中心

《坚持面向全体,着力构建新时代本科生荣誉体系》获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二等奖。《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相宜、相长、相融、相济、相继”的和谐导学关系》获评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优秀奖。

学校获评2019年度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处王皓获评2019年度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7个二级工会获评北京市总工会暖心驿站。

 

基本建设与后勤保障

资产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出台校属企业体制改革方案,稳妥做好校属企业体制改革人员安置,稳步推进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内控建设,建立校内资产监管系统和房产综合管理系统。

做好交大新园周转房小区,以及原有周转房、周转床疫情防控工作,妥善做好周转房租赁管理与租金收取工作。

深化采购工作“放管服”改革,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上线货物与服务采购管理系统,优化采购流程,实现师生少跑腿。

做好疫情防控物资采购。建立防疫物资入库、保管、出库工作台账,确保各类物资依规高效保障到位。

△信息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完善统筹协调、咨询指导、部署落实的协作机制。建设大数据存储中心,总容量超过2P;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二期,总计算能力达600T。自研系统11项,合作开发5项。校园网络进一步提速降费,出口带宽扩容至20G,师生上网包月,不限流量;师生邮箱的扩容到100G;一卡通系统开通校园虚拟卡,支持微信充值。

安全稳定工作全面夯实

出台《中共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的若干意见》。制订《北京交通大学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启动校园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为11栋学生公寓楼共1595间宿舍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并配备无线烟感报警系统。新建人脸抓拍系统和校园3D地图。实现我校重点区域监控覆盖率100%、完好率100%。

财务工作从严管理规范

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挂钩的预算管理机制。继续严控、规范支出“三公”经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制定《北京交通大学关于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建立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从严落实预算下达的阶段拨款原则,把“勤俭治校、勤俭办学”落在实处。

△“四保”原则助力疫情防控

坚持疫情防控“四保”原则,即特事特办保防疫、按时发放保民生、全力以赴保运转、随时在线保服务,全力保障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推进。保质保量及时完成疫情期间学生住宿费退费工作,涉及退费学生27,190人,退费总额共计1,293万元。

△直属高校资金监控大数据信息系统试运行

作为第二批试点高校,部署并运行教育部直属高校资金监控大数据信息系统,切实落实学校作为经费使用主体的监管责任。

△“智慧后勤”建设持续推进

引进线上点餐系统。

安装空调智能插座460余个,实现空调状态的远程监控及空调故障的预警。

进行节能平台的优化升级,实现通过APP及时了解学校整体能耗情况及供暖系统的预警功能。

在嘉园学生公寓建立智能烟火报警系统。

△节约型校园建设成果明显

引进两座中水站处理系统,实现学活和学苑中水处理再利用。

通过北京市发改委的清洁生产项目绩效验收,获75万元补助资金。

完成16号、18号学生公寓微中水改造,节水15%以上。

实施节能监管平台续建项目,扩大监测范围。

△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开展全方位宣传,引导师生及家属区居民分类投放。合理布局校园垃圾点位,摆放垃圾桶76组(152个)、果皮箱40个。在家属区52区建立厨余垃圾中转站。

△开展师生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完成学一餐厅前绿地、逸夫楼西侧花坛和原印刷厂房屋室内外环境改造等工程,打造局部精品景观。在校园及楼宇等公共场所安放可供约2500人使用的座椅。

完成家属区东1-10号楼、西1-4号楼、54区1-4号楼的楼道粉刷、线路整理工程;完成塔5楼南侧停车场、东校区北院停车场改造工程;完成东8、9号楼、西1、2号楼楼前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增加车位40余个。

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

综合体育馆主体混凝土结构圆满封顶;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修缮类工程项目全部顺利开工,资金执行率达到100%,共实施各类修缮和校内预算工程11项(未包括综合体育馆项目);编制《北京交通大学“十四五”校园与新校区建设专项规划》;出台《北京交通大学工程建设项目采购与招标管理办法》。



上一篇:我校举行“钟茂钧奖助学金”捐赠仪式
下一篇:2020年研究生专职辅导员交流评议会顺利召开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交通大学7号办公楼733室   邮政编码:100044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59 号 京ICP备12010520号-2